思想道德修养论文(【论文学习】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厚政治意蕴)

2023-10-23 22:53:34

[引用格式]方世南.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厚政治意蕴[J/OL].学术探索:1-6[2023-06-1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3.1148.C.20230609.1608.002.html.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了要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全新论断和重大战略任务,这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崭新政治宣言和政治纲领,具有十分丰富而深厚的政治意蕴。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举措。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中坚持文化自信和政治自信的高度统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中担负文化使命和政治使命的高度统一,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中促进文化发展和政治发展的高度统一。


关键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文化;政治;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 2023年 6月 2日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高度,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促进人类文明形态发展的重大价值高度,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为我们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坚定文化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以强烈的政治意识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实践遵循。努


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中坚持文化自信和政治自信的高度统一,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中担负文化使命和政治使命的高度统一,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中促进文化发展和政治发展的高度统一。我们要以清醒的政治意识、坚定的政治站位、勇敢的斗争精神,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并以此提高政治建设的能力水平,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篇章,创造出壮丽而辉煌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体现了文化自信和政治自信的高度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新时代要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全新命题和重大历史任务,既是关于新时代中国文化和中华文明建设的重大文化建设的全新命题和重大历史任务,从更深层次的本质而言,又是关于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以坚定的政治站位、政治立场和高超的政治能力引领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和中华文明建设的关系到重大政治建设的全新命题和重大历史任务。


要从文化自信和政治自信的高度统一上认识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全新命题和重大历史任务,就要以强烈的政治意识和政治站位把握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文化自信和政治自信的辩证关系,从而更加明确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内涵、主要任务所蕴含的政治要求和政治目标。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所以体现了文化自信和政治自信的高度统一,首先在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在政治和文化的紧密联姻中进行。在政治和文化紧密联姻中形成的文化自信本质上体现了政治自信,政治自信和文化自信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坚持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 的 自 信,是 更 基 本、更 深 沉、更 持 久 的 力量”。


文化自信以对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认同所形成的强大精神力量推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也体现为一种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强大政治力量。按照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文化和政治两者在经济社会发中有着各自的规定性,具有各自的价值功能。


马克思主义认为,广义的文化包括了人类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所有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而通常意义上的文化则专门特指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教育、科学等精神财富。而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各种政治关系以及以阶级、集团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安全、政治制度安全、政治文化安全和主流意识形态安全。文化与政治既有各自的相对独立性,又存在着紧密联姻的关系,文化和政治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一定的社会文化发挥着为一定的政治服务的功能,而政治又通过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引导着文化发展的方向。马克思主义既高度注重以生产力为突出要素的经济基础对社会发展所起的根本性的决定作用,又高度重视思想观念、道德、文化价值观等精神文化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反作用。在强调生产力对推动社会发展所起的决定作用时,马克思主义特别强调最首要的生产力是劳动者本身。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他们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造者,也是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载体,人民群众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思想文化素质如何,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社会的精神文化如何,直接影响到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质量。


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性质)、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和本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现代化、是丰富人民群众精神世界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代化)等,都需要以崇高的政治站位、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强烈的政治自信,将政治和文化紧密联系起来,以政治自信和文化自信紧密结合的力量,自觉地站在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一体化建设的高度谋划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这一重大战略任务。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所以体现了文化自信和政治自信的高度统一,还在于,中国式现代化是以马克思主义和作为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将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根和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将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凝心聚力的无价之宝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的民族精神和民族风尚作为最宝贵的无形资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社会的先进文化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是推动该民族和该民族共同奋斗的强大精气神,也是鼓舞人民群众志气、士气和锐气的宝贵精神家园。无论是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实生活上看,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都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也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最能体现出从可能性向现实性、从当下向未来迈进的伟大事业,也是中国人民最值得充满政治自信和文化自信去从事的伟大事业。


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界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现代化发展规律、人类精神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健康发展和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形象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是一项科学的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体现了一种推动政治文明发展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重大政治考量。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中华民族本土上进行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是全体中国人民,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根和魂,中华优秀文化既具有源远流长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又具有博大精深的文化特质,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发展的智慧结晶。没有中华文明作为重大的思想文化根基,也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对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返本开新,两者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就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在根深叶茂的历史发展逻辑进程中,不断地展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奠定厚重的历史文化根基并成为推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强大动力的生动图景。


在党和人民长期伟大斗争中孕育形成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最能彰显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现代性、自主性、创造性特征的一种文化样态,是在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时代大潮中形成的文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美好理想而奋斗的精神追求,生动地凝结着我们党和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理想信念,成为推动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精神滋养。站在全球文化和文明在交流中竞争和在竞争中交流的时代发展高度,认识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所体现的坚持文化自信和政治自信的高度统一,体现的是文化自信中的一种政治定力。强大的政治定力就来自文化自信中所蕴涵的对科学真理的信念、对精神理性的崇尚和对人文价值的追求。


二、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彰显了文化使命和政治使命的高度统一

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体现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担负的重大文化使命,从实质上说,更体现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担负的重大政治使命。政治使命必然决定和影响文化使命,文化使命也必然反映政治使命和服务于政治使命。政治使命和文化使命具有同质性和互补性,两者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共同发挥着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功能。


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朝着政治性和文化性相统一的方向行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是有着多方面艰巨任务的总体性建设,从总体上看,包括了理想信仰建设、文化价值观建设、政治文化建设、人的建设等,从根本上说是涉及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心理、政治价值观、政治文化等多方面任务的政治建设,是集中围绕着“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而展开的现代文明模塑、现代文明创造和现代文明展示的系统工程,这一建设任务也必然是在政治使命和文化使命的双重目标使命中推进的重大系统工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光辉的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反复证明,旗帜就是方向和力量,旗帜直接影响和决定民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发展方向,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又直接关联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上能否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能否坚定不移地走具有自己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和文化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必须首要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和重大实践问题,事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得失成败,也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定位,就从政治使命和文化使命的双重价值诉求和价值目标上,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定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指引下的现代文明,定位在走自己独特的文明发展道路上的现代文明,定位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动实践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上的现代文明。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政治使命和文化使命,建立在中国共产党和全体人民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辉煌历史和发展前景具有全面而深入的认识基础上,建立在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蕴含的真理性、价值性、历史性、逻辑性有深刻的理解基础上,建立在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文化价值观有充分的肯定基础上,建立在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蕴涵的精神追求有执着的坚守基础上。


在当今这个文明具有多样性存在和发展形态的世界,西方文明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都有自己形成和发展的场域,都有自己的适用价值,以文明的单一性取代文明的多样性,或者自我否定自身具有独特价值和广阔发展前景的现代文明,是绝对不可取的。邓小平曾多次指出:“要求全世界所有国家都照搬美、英、法的模式是办不到的。


当然,中国也不会把自己的现代文明模式强硬地输送给别国,要求别国必须接受。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只有以强烈的政治使命和文化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能确保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根本方向,为中 华 民 族 现 代 文 明 建 设 提 供 强 大 精 神力量。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是一个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突出了民族性和人的主体性。说到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通过中华民族现代人的文明素质和文明形象展示出来的,而中华民族现代人的文明素质和文明形象则是通过文化教育养成的,先进文化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精神追求的文化,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代表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


先进文化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先进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文化整合凝聚着社会各方面的精神力量,以其强大的感召力、渗透力和影响力,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予以广泛而持久的精神动力支撑,起着成风化俗、激浊扬清、引领社会风尚、推动时代发展的重要作用。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本质和文化功能的理论,文化是与人以及人的本质力量紧密关联着的,文化说到底就是人化,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以文化人和以文育人的作用,文化的力量就在于促进人的本质力量的提升和发展,所谓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的至理名言,是通过作为国家和民族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人的本质力量体现出来的。


先进文化的力量是通过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生产关系的主体—人的本质力量表现出来的,这种主体性力量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最强大、最持久和最深邃的一种力量。因此,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聚焦现代文明的主体性这一重要问题予以谋划。无论是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来看,还是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动力性、价值性、目的性来看,都必然要聚焦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主体—人的文明建设上。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通过现代文明人通力合作、凝心聚力而创造的社会主义文明。在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的政治系统的发展中,始终将聚民心、育新人作为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一项政治任务,促使广大民众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保持高度的认同和积极参与,是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根本举措,也是能够有效避免如同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所 说 的 “合 法 性 危 机 ”问 题 产 生 的 必 由之路。


三、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展示了文化发展和政治发展的高度统一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和发展的,而是要在举国上下同心协力、艰苦奋斗的文明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科学论断,是新时代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发展和政治发展的重大政治宣言,吹响了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动员令。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举措,文化发展和政治发展是同步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文化发展的过程也必将是政治发展的过程,而政治发展又会以政治动员、政治参与、政治文化等形式推动文化发展。将中华现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的重点、难点聚焦于努力建设上,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文明双向互动的重大举措,将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好地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使中华文明更好地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从推进文化发展和政治发展的高度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责任意识和对策意识,是以担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使命、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华章,全面地走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的文化和政治在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中双向共同发展的重大时代任务。


将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推动新时代文化发展和政治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根本政治立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是体现出鲜明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属性的现代文明。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自觉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指南,也是被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真学习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才能牢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从而能够始终把握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前进方向,


在文化建设中自觉地划清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原则界限,以坚定的政治立场、清醒的政治头脑、强大的政治定力认识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才能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文化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的认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政治责任,提高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政治定力。


将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推动新时代文化发展和政治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将着眼点放在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整体、传承和弘扬上。在5000多年中华民族文明发展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孕育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最具有整体性特征的价值追求,是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精神标识、独特民族精神和独特民族风尚的文化符号,是推动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的精神动力。


鲁迅先生曾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称为是一种“民魂”,鲁迅先生深情地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最能体现出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中的和平思想的文明。《诗经》中表达了“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的和平交往观念。《周易》倡导一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人生哲学,要求人生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奋斗力求进步,要以刚毅坚卓的态度,发愤图强,永不停息,还要如同大地的气势那样厚实和顺,不断以博大胸襟增厚美德,发扬容载万物的开放包容精神。


儒家主张“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则百事不废”以及“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以和为贵”的贵和思想。


要求人们应该具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宽广心胸,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推己及人、尊重别人的宏大气量,具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知书识礼的交往准则,还要具有“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的人与人之间相爱的道德境界。北宋思想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的“责任天下观”。北宋另一思想家张载在《横渠语录》中提出了“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包含着浓厚社会责任心的人文精神。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顾炎武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中云“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段话,梁启超将其简要地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古代文明中还具有“协和万邦”的和平交外思想,即主张不同的民族和国家应该和平相处,亲密友好的外交思想,具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生态思想,即主张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人类应当认识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生态思想。这些思想学说,不仅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思想学说,而且对于全人类文明形态更新发展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将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推动新时代文化发展和政治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必须发扬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要始终坚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政治性、现代性、主体性、自主性、原创性、开放性、整体性的基本原则,处理好走自己独特的现代文明发展道路和以胸怀天下、海纳百川的气度对外进行文明交流和文明互鉴的关系。


一方面,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具有特质的现代文明发展道路,如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另一方面,面对世界多样性的文明和文化,要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认真地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力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加快推进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种整体性文明,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是整体性文明建设,要大力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要注重各个文明要素在中华民族整体性文明中的价值功能并促使其在相互作用中发挥出整体性功能,使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经济兴旺、文化繁荣、政治稳定、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熠熠生辉。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
免责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由用户自行上传,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联系QQ: 版权所有:食疗养生_饮食养生_养生之道网 粤ICP备10228754号-2